我想更懂你(我想更懂你)

作者:访客 时间:2023年08月24日 23:56:13 阅读数:2人阅读

午后,结束了两个来访工作,我泡杯咖啡提提神,顺带着打开音乐,听首歌曲。

窗外,蔷薇已经爬满墙,几只蜜蜂在花丛中飞舞。阳光穿过蔷薇的衣角,透过蜜蜂的翅膀,斜映在百合的叶子上。

“每次我想更懂你,我们却更有距离,是不是都用错了言语,也用错了表情。其实我想更懂你,不是为了抓紧你,我只是怕你会忘记,有人永远爱着你……”

小伊是我今天的第三个来访。

看到小伊的第一眼,她的整个人,透露出来的状态是,重重的心事,憔悴焦虑的身心。

我们彼此问候过后,小伊说起了她的故事。

让小伊呈现出这个状态的“罪魁祸首”不是别人,正是丈夫和孩子。

对于家庭教育,小伊的丈夫表现出的是,边缘的旁观者,几乎不参与其中。

而小伊的孩子表现出的是,学习成绩差,脾气暴躁,同学关系差,有时会打人,怼老师,作业拖拉,慢条斯理,没有条理和逻辑。

当小伊说完她心中的困扰后,我没有说话。我想让小伊缓一缓。因为,小伊在说这些过往时,她的内心一定是被负面情绪所牵扯着的。

过了一会儿,我问小伊:“你刚才说的这些事,你自己怎么看?”

小伊说:“就是这个问题,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办,也没有什么看法,我发现了这些问题,我认为需要解决。”

“你怎么看待,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差,脾气暴躁,同学关系差,有时会打人,怼老师,作业拖拉,慢条斯理,没有条理和逻辑?”我问小伊。

小伊说了一些孩子日常的事情。

“不不不,小伊,我需要了解的是,你怎么看待以上的问题?”我继续问小伊。

小伊继续说了一些孩子的日常。

“对于我来说,我不认为,可以从表面的某些事,某个行为,或者他人的言语里,去给一个孩子下定义,哪怕,那个人是孩子的父母。所以,我想了解的是,你怎么看待这件事。这样,我换个问法,你认为你的孩子,为什么会表现出上述的行为?有没有什么原因?”我问小伊。

“原因?……”小伊犹豫了一下。

“那,或许,跟我打他有关吧。不过,我现在不打他了,以前打的。我知道打不行的,也不对。但我现在就是语言上还会骂他,指责他,我知道那些语言很难听。我知道不对,可我控制不住自己。”小伊一口气说完,似乎倾吐了某些困扰她的东西。

“嗯,你跟坦诚。”我肯定了小伊,我也看到了小伊眼睛里的诚实。

我引导小伊看见一些她看不见的问题,解开一些她存在疑惑的问题。

我突然问小伊:“你的婚姻状态目前怎样?”

或许小伊没想到我会问这个问题,她忽然看向我说:“一般。他爸爸几乎不参与孩子的教育。不仅不参与,还认为很多问题我做的不对。所以,我们会有争执。”

“这样,先把婚姻放在一边。也就是你们的育儿理念完全不一致,是这样吗?”我问小伊。

“是的,完全不一致,有很多分歧。”小伊回答。

很多时候,看似是孩子学习问题困扰了父母,其实是家庭本身出现了问题。很多时候,孩子不过是被卷入的一方。

小伊的家庭结构看似没有问题,角色看上去都在,但她的家庭功能却出现了问题。

小伊和丈夫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没有统一,甚至对立,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缺失,边缘化,都在告诉小伊夫妻,家庭本身出现了问题。

“那么离婚的家庭呢?”小伊有些不解。

“当下社会,婚姻的存续与否,与父母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,是否统一理念,是否能和谐相处,是否能以孩子的视角来处理问题,并非是对立的。即使离婚的夫妻,也必须有能力,先处理好彼此的关系,这份处理关系的能力,和谐相处的能力,彼此尊重的能力,在家庭教育中本就是重要的一堂课,恰恰也说明了其成熟度。我们不必站在高处指责离婚问题,但我们可以将问题处理好,这是根本。”

小伊点点头。

“小伊,你有没有想过,到底想要培养一个怎样的人?”

“有责任的,性格好些的”,小伊说。

“有责任的、性格好些的,这些品格,它们的基础是什么?”我问小伊。

小伊摇头。

“正如你刚才所说,有责任、性格好、学习好等等,这些都是建立在道德品格和人格完善的基础上。”我对小伊说。

“那么,按照你们当下的教育理念,你的状态,和你的期待,你认为是否可以达到你的培养目标?”我继续问小伊。

小伊摇摇头:“不可能”。

我给小伊预警,如果按照你们当下的教育理念发展下去,孩子的心理健康肯定会出现问题,其实已经出现了问题。再往下发展就是抑郁状态,甚至厌学,以及更严重的问题都有可能。

你能看到,父母是分裂的,父母的育儿观念是分裂的,父母的情绪不稳定,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是分裂的。父母往两个不同的方向走,孩子站在中间,无所适从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小伊认同。

突然,小伊说:“可孩子会常常问,妈妈,你还爱我吗?”这说明什么?

这说明,孩子在经常得不到父亲的关注及互动后,需要不断确认妈妈是不是爱自己,因为,孩子在质疑这份爱的真实性。孩子需要安全感,需要力量,需要合一。

倘若,在孩子一再确认后,没有答案,或者,没有得他想要的回应,那么,孩子自己会下定义,妈妈还爱我吗?妈妈不爱我吧?爸爸还爱我吗?爸爸也不爱我吧?

那么,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分裂的。所以,当下,孩子所呈现出来的问题,是在向父母预警和求助,只是父母看不到。

“请你听听我的真心话,你每天看着我长大。但你是否了解我内心矛盾的对话。你板着脸孔不屑的对着我看,我的视线没有勇气,只好面对冷冰冰的地板,这就是你这就是我,我们之间的互动,何时开始慢慢加以冷藏加以冷冻,我好想逃我好想躲进一个洞,我需要真正了解我的人,为我进行解救,这就是我的内心,请你仔细的剖,我试过好多次的机会,想要触碰你的手,课本写说你们应是我最好的朋友,但是显然不是我叙述我的故事,你曾经说过,当我站在十字路口,只要有你在,我不会经历漫长的夜去等待,现在十字路口只有我独自站着,没有对象寻找答案只好自我反叛,看我其实没那么好战,我也希望说话可以婉转不让你心烦,对你开口好难,我想要无话不谈,我的人生我的个性其实没那么烂……”

“小伊,你回去好好想想,你到底要养育一个怎样的人!”

如果你愿意,试试放手,把作业交给孩子,把孩子的养育分担部分给爸爸,让爸爸参与进来,你考虑下会怎样?如果不放手,继续目前的状态又会怎样?建议你本人做个体心理辅导,家庭做家庭治疗,你们需要一个长程的陪伴,时间不会短。” 我最后给了小伊几点方案。

如果问题有办法解决,不用太过担忧,如果问题没有办法解决,担忧也没有用。但我相信,在这里,有应对的方法。

“小伊,你愿意坐在这儿跟我对话,就说明了一个问题。”

“什么问题?”

“你的家庭,正因你的改变,而发生着改变。改变,一个人就足够!”

孩子: 其实,我想更懂你,不是为了抓紧你,我是怕你会忘记,妈妈,永远爱着你。

文中人物为化名#情感点评大赏##畅谈家庭教育#

我想更懂你(我想更懂你)